第162章 五月(完成日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代生活带给人最大的财富并非各式各样的知识,而是教育体系为人建立的思维方式。
    科学、严谨,注重经验、探索成因、改进方法……
    只要拥有这种思想,再搭配一定的知识和出色的动手能力,若再加上些许天赋,简单掌握原理不算复杂的手工业并不算困难。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前提下,假如只会纸上谈兵,那么就是脑子再好用,也不会有进步的。
    毕竟很多问题必须要靠实践找到答案,靠尝试找到解决方案。
    ……
    对陈舟而言,锻造就是一件靠实践和经验逐步进步的事。
    整个雨季,他几乎没怎么离开过窑洞,整日蹲在锻造室内,挥舞铁锤,击打金属。
    3月25日,他成功锻造出了第一个锤头。
    锤头的造型简洁而经典,一头方一头圆,中间用凿子敲出了可供安装木柄的方孔,份量大约三斤。
    ……
    自第一次成功后,陈舟就像开了窍一般,锻造金属器具愈发得心应手。
    负责帮他添炭的星期六和鼓风的星期日也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尤其是星期日。
    如今他俨然成为了一名专业的“铁匠学徒”,压风箱时已能刻意地控制风力的大小和缓急,从而间接控制火的温度。
    这对陈舟的锻造工作很有帮助。
    看出星期日对打铁很有兴趣,陈舟便也不再保留,把自己在锻造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一点点教给了他。
    例如如何通过焰色判断温度,如何判断金属够不够火候,如何敲击能更好地控制金属的外形……
    新知识更增进了星期日的鼓风技艺,他们师徒二人也配合的愈发默契了。
    ……
    至于星期六,他从一开始就对打铁缺乏兴趣,倒是非常钟爱陈舟的画作。
    陈舟绘制的那副“满脸痛苦吃辣椒图”就挂在星期六睡觉时的正头顶,他每天都会将画作取下,用抹布细细地擦拭一圈边框,再把画挂回去。
    有时候,没有工作要忙,他会偷偷往屋里端一盘沙土,然后注视着那幅画,一点点模仿着勾勒线条。
    但陈舟绘画是有一定基础,且具备天赋的。
    作为一个土著,星期六既没练习过素描,也没学习过人体结构,甚至连一根笔直的线条都画不好,就算他付出大量时间来模仿,也学不到陈舟的十分之一。
    更何况他还拿不出很多时间来学习。
    ……
    每天打铁结束后,对星期六来说,最开心的事就是到陈舟的卧室用餐。
    食物的鲜美倒不重要,他只想看那些挂在卧室中的装饰画,尤其喜欢陈舟描绘岛上风景的素描。
    吃完饭,他总是会找各种理由赖着不走,或是要帮陈舟洗碗,或是要拖拖地,擦擦天板,就是为了多看那些画几眼。
    ……
    土著少年的那点小心思总是掩饰不住的。
    察觉到这个孩子喜欢绘画后,陈舟也不藏私,给了他几块白泥板,几根炭笔,并让他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练习——线条。
    线条是画面的基础,陈舟为他演示了如何排线,如何画出整齐的线条。
    又教给了他什么叫做中锋、什么叫侧锋、什么是平锋,粗线怎么画,细线怎么画,线条的疏密长短怎样控制。
    以及比较高级的内容——排线后擦,以控制黑白灰的关系,掌握画面的明暗调子。
    素描的线需要干净利落,不能沾沾连连,即使是重迭起来形成一整个色块的线条,也要表现出质感。
    如果排线交错起来,就更要清晰,才能使画面协调。
    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学习素描,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
    陈舟自认为他虽然有些绘画上的天赋,但读书时因家庭原因,错失了成为画家的机会。
    若非大学时绘制了大量结构图,间接磨炼了对线条和比例的掌控能力,他的绘画天赋可能早就荒废了。
    然而就算陈舟后续重新拾起绘画,在基本功方面却也比不上那些自幼练习绘画的孩子,他的素描只能说勉强能看,与美院的专业学生都有一定差距,更无法和那些成名已久的画家相比。
    教授星期六,也算是弥补陈舟自己的遗憾,所以他既毫无保留,又表现得比任何时候都严厉。
    只要星期六做的稍有差错,便会迎来他的批评。
    ……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星期六心中,陈舟本就处于比父亲、首领和祭司都高的位置上。
    对于这个似乎无所不能的“神”,他总是言听计从。
    如今陈舟肯把珍贵的画技传授给他,他更是表现得比任何学生都谦逊,甚至卑微。
    挨骂挨训是常有的事,不过无论遭受怎样的批评,都打消不了星期六想学习绘画的心。
    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陈舟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增进锻造技艺的同时,星期六这个0基础的少年,也在一点点提升自己。
    只要能挤出时间,总能看到他坐在白泥板前,用被炭笔染的漆黑的手画着一道道线条。
    为了更好的练习绘画,星期六每天都会提前起床,生火做好饭菜,然后利用星期日吃饭的时间在白泥板上排着他的线条。
    这份超乎寻常的刻苦令陈舟动容。
    ……
    意识到星期六对绘画的热爱后,他索性停了一天锻造,专门为素描撰写了一本入门教材。
    教材中除了基础的线条和排线外,还讲述了透视和光影的重要性。
    其中几乎包含了陈舟自己对素描的全部了解,甚至连怎样进行静物练习都教给了星期六。
    陈舟相信,只要星期六能一直坚持练习,循序渐进,总有一天,在素描这方面,会把他远远甩在身后。
    ……
    两名土著都是活生生的人,且都处于生命中最有活力的年龄段。
    有时候看到他们,陈舟就会觉得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比这两个土著年龄大差不多十岁,与他们相处时,总会将自己置于长辈的位置。
    两名土著也愿意听他的话。
    最开始,他们或许是因为恐惧,因为火枪莫测的威能,因为陈舟高大的体型和种种不同而被迫遵从命令。
    但到了一百多天后,伴着愈来愈多的接触,二人已然是实打实地尊敬陈舟。
    他们尊敬陈舟的力量,更尊敬他的智慧和眼光。
    跨越几百年,传承着华夏文明悠久历史的陈舟总能在一些事情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地点破他们部落中冲突的根本原因,以及首领和祭司外强中干的本质。
    这种近乎“哲人”的思想屡屡令二人茅塞顿开,便进一步增长了二人的崇拜心理。
    ……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土著的变化陈舟都看在眼里,他很欣慰自己未通过单纯的暴力手段达成这一切。
    如果给驯化一个定义,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驯化,或者说教化。
    ……
    时间飞逝,转眼就来到了四月中旬。
    长达两个月的雨季步入了尾声,锻造室内储备的木炭也已消耗殆尽。
    不过它们的消耗是有价值的。
    靠着愈发娴熟的锻造技术,陈舟一点点摸索着,锻造出了他所需的许多工具。
    其中包括二十多把大小不一形制不同的锤子,大锤重达十多斤,最小的锤子也有一斤多,打制不同物件时用不同的锤子,它们都能派上用场。
    除此之外,还有铁夹、铲子、摁子和凿子等工具,它们不仅能为锻造提供便利,还能增加陈舟在锻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四月初,陈舟尝试着为自己锻造了一个小铁砧。
    这个铁砧的造型很简单,锻造完成后用磨石将表面细细打磨了一遍。
    它虽不如专业的铁砧用起来舒服,应付陈舟目前的需求倒也足够。
    ……
    漫长的练习过程中,随着对金属的接触,陈舟奇迹般地回想起了他曾经学到过的些许知识。
    比如赤铁矿(红矿)、磁铁矿(黑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的主要特征,还有熟铁和生铁的区别。
    以及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几类生铁的特点和用途。
    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区别,加入合金元素炼成的铬钢、锰钢、铬锰钢、铬镍钢等合金钢的性能。
    几年未接触这些材料,他还以为这些资料会被永远地埋葬在记忆深处,万万没想到,还有让它们重见天日的一天。
    他想,自己能回忆起这些珍贵的知识,一方面是因为上学时反复看过相关资料数十遍,早已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实践总结的经验与那些知识相对应,把熟悉的东西又生生拽了出来吧。
    ……
    无论如何,能想起这些知识都是值得庆贺的事。
    慢慢回忆,陈舟担心自己再次遗忘,便认真地将这些知识记在了纸上,权当多个保险,说不定哪天这些知识就能派上用场。
    ……
    除过去的知识外,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锻造经验也格外宝贵。
    成千上万次的锻打,已经让陈舟心中出现了一套详细的流程——
    锻造的第一个细节是处理燃料,务必要挑选颜色黑亮的优质木炭,然后将其打碎,使其能够充分燃烧。
    点火后烧红金属块,重复锻打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更高的金属强度,可以将粗坯一点点拉长,然后折迭锻打,从而去掉金属内部的杂质。
    待粗坯被锻打成合适的形状,便可用小锤慢慢敲击,将形状细化。
    倘若锻造刀剑的话,在淬火之前,还要重新点火,将剑胚或刀胚烧红后再淬火,这一步关乎热处理。
    普通的生活用具,如镰刀、锤子、镐头、铁锹、凿子、撬棍、锅碗瓢盆等锻造起来没太多讲究,无需使用优质金属,只要形状不跑偏太多,总能凑合着用。
    而锻造武器的学问可就大了。
    一件趁手的兵器,不仅要考虑它是否结实,是否锋利,还得照顾平衡性、重心、轻重、刃部的强度,如果锻造一把剑,还要处理剑筋。
    最后选取材料制造剑柄,剑格,也不是简单的事。
    陈舟如今有自信锻造出各种形状的锤子镐头,却不敢轻言可以锻造出一把合格的菜刀。
    了解的东西越多,越能察觉到自己的无知,尤其是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技艺。
    ……
    进入旱季后,陈舟本想直接开工,制造更先进的枪械。
    他甚至都准备熔化铅板,用失蜡法制造米尼弹了,却在看到锻造室角落堆放着的无烟煤时中止了这个冲动的想法。
    他认为自己的锻造技艺还不够支撑他完成枪械所有构件的制造,贸然动手只会浪费这些珍贵的燃料。
    “稳妥起见,还是再烧两窑木炭,继续锻炼些时日吧!”
    他这样想。
    而且除了锻造之外,旱季能外出工作后,还有许多事亟待解决。
    ……
    比如半山腰上的瞭望塔和烽火台。
    如今已是旱季,海上风浪大大减少,按星期日所述,此时正是大部落派人登岛查探情况的最佳时机。
    为了避免意外发生,陈舟必须得暂时搁置锻造之事,先搭建起负责侦查的建筑,确保无后顾之虞。
    还有就是山下营地中存放的物资。
    这个雨季,那些窝棚又经受了一轮修补。
    长达两年多的风吹日晒雨淋已经快把脆弱的木质结构和帆布完全摧毁了。
    好在储藏室经过三人扩建,内部空间已足够容纳那些物资。
    陈舟打算挑一个日头不盛的好日子,带领星期六和星期日,推着两辆板车,把最后一批物资也转移到山上,这也算了却他一桩心事。
    ……
    最后,他还得前往果树山谷一趟,多搞些甘蔗苗和可可豆回来。
    由于忙于锻造,在上个旱季末期,他没能按照计划出门采集可可豆,导致家中的巧克力始终未得到补充。
    别说两个土著没有奖励,就连他自己许久不吃,都想那一口香醇甜美的味道了。
    至于甘蔗苗,则是因为种在山涧两旁的甘蔗地扩张的速度还不够快。
    窑洞中的白储备倒还够用。
    但未雨绸缪,为了以后不因犯愁,陈舟还是准备提前布局。
    此番他不仅要多种几亩甘蔗,还要把榨甘蔗汁的机器做出来,提前熬制一些蔗尝尝味道。(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