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初次锻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不知道。”
    星期日面带犹豫,按他自己对大部落的了解,接近三十名战士的折损已经是不小的损失。
    这种预期之外的损耗显然会对大部落正在扩张的趋势造成影响,甚至有可能打乱他们的部署,使部落在随后的冲突中失利。
    正常情况下,大部落的首领几乎不可能再派遣一支远征军过来查探究竟。
    但凡事都有例外,星期日并不清楚大部落首领的行事风格,他只知道这个部落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今日的规模,期间吞并了不少小部落,隐隐有一统群岛的迹象。
    对于这样一个与大多数部落首领都有区别的人,他没办法给陈舟一个确切的答案。
    用贫瘠的词汇储备努力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星期日最后给出了他的另一个猜测——
    如果登岛参加食人祭祀的战士有一两人幸存,乘坐独木舟逃离大岛,顺利返回群岛的话。
    得知大岛上有心存敌意的天神,大部落首领大概率会因畏惧而不敢再度召集人手前来进攻。
    他必须得考虑部落战士再次折损产生的后果。
    但登岛的所有战士和祭祀全军覆没,这事可就没准儿了。
    历年来,每次登岛举办食人盛宴都很顺利,惟独此次无人返回,且祭祀期间没有风暴。
    这事发生的太蹊跷,却又未表现出明显的危险。
    倘若日后大部落腾出人手,再度登岛并不是没可能的事。
    ……
    陈舟当日只想着斩草除根,一个不留,省得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万万没想到,不留个报信儿的还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星期日自幼生长在原始部落中,参与过土著之间的冲突,还在大部落中当过一阵子俘虏,他觉得这个少年的猜测还是颇为可信的。
    ……
    “麻烦虽然麻烦些,但既然人都已经杀光了,这时候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总不能把这两个好不容易培养成材的帮手送回去,让他们宣传大岛的可怕吧。
    再说,从前我只有一个人,几杆改进版燧发枪,就能以一敌十,救下这两名土著。
    如今我有三个人,日后还会造出射程更远,射速更快威力更大的枪械,就算那个大部落拿出所有有生力量来进攻,又有什么好畏惧的?”
    “而且换一个角度想,两个劳动力总归不够,要是能驯化更多土著,就能尝试去做更多事了。
    只是我对这两个土著毕竟有救命之恩,且能够威慑住他们。
    要是逮住那些大部落的战士,在血仇和信仰的影响下,他们能不能像这两个家伙这么温顺就不好说了……”
    陈舟暗自想着,脸上神情没有丝毫变化,仿佛他打探土著部落的消息只是出于兴趣,对那些食人部族别无他意。
    尽管表面没有反应,对于有可能登岛的大部落,他还是提高了警惕。
    如今正处于雨季,大海喜怒不定,这时候除非大部落的首领脑袋进水,否则是绝不可能派遣土著出海前往大岛的。
    待到旱季,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时,陈舟打算在接近山顶的位置建造一座瞭望塔和烽火台,让星期六在那附近放羊的时候多加观望。
    根据星期六和星期日所述,土著举办食人仪式大多是在接近中午或下午登岛,只要星期六不懈怠,第一时间观察到土著登岛的概率不小。
    ……
    当然,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在食人土著们没有登岛之前,陈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他们的提防上——
    他有更重要的事做。
    ……
    雨季的到来使烧炭窑被迫停工,但不影响室内工作的推进。
    人手充足,陈舟也就有了底气,在拓展锻造室的过程中,他还不时带着两名土著挖掘储藏室。
    频繁的降水使庄稼不必灌溉,日益壮大的羊群在星期六长达数月的陪伴下,也变得温顺老实。
    这使得二人只需费更少的精力就能处理完他们的每日工作,从而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和帮助拓建“神之居所”。
    与锻造室的拓展同步进行的还有承重柱的垒砌,天板和地板的铺设,外墙的建设,以及最重要的——锻炉的设计与搭建。
    ……
    陈舟切实见过的事物,大都能凭着记忆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模棱地复原出来。
    可这锻炉,确实不在他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
    他唯一有所了解的锻炉只有锻刀大会上的锻炉,但那个节目中的锻炉大多是电热炉,就算是户外手摇煤炭炉,也无需使用风箱,而是使用鼓风机,对他来说并无太多参考价值。
    经过思考,陈舟认为,无论是现代燃煤锻炉还是传统锻炉,大体结构应该都差不多。
    再怎么也脱离不了“燃烧系统”“加热系统”“排烟系统”这三样核心结构。
    现代锻炉顶多再增加一个用于预热空气提升燃烧效率的换热器,或是在炉体保温层中安装一个用于余热回收的水套。
    而这三样核心结构,只需设计好布局,确保风室能将风送入燃烧区,促进燃烧效率便已足够。
    ……
    研究了七八天,绘制了一堆设计图,感觉自己的理论无太大纰漏后,陈舟正式动工。
    锻造室内开拓出的空间已足够使用。
    不过在搭建锻炉之前,他还得烧些耐火砖出来。
    室外整天阴雨绵绵,制陶窑无法正常使用,陈舟只能在锻造室内搭建一个临时砖窑,小批量生产他所需的建材。
    好在锻造炉的体积不算庞大,需要使用的耐火砖不是很多。
    没用半个月,他便准备好了足够使用的白泥砖,随后拆掉临时砖窑,在靠外墙的位置垒砌起锻炉。
    ……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陈舟向来喜欢选取保守些的设计思路,这个锻炉也不例外。
    它的燃烧室与加热室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简单的上下布局。
    风室则与传统锻炉稍有不同——
    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促进未燃气体充分燃烧,所以现代锻炉通常都有一个用于加热空气的换热器。
    陈舟在设计锻炉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将风室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借助燃烧区的余温先行加热空气,随后再把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炉膛底部送入燃烧区。
    锻炉的加热室是直通式结构,并无多余设计。
    建造排烟系统时,陈舟倒是想过通过在总烟道中增添一条新通道,使烟气进入换热区,进一步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
    不过风室中已有换热区,在烟道中再增添换热区总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倘若天气晴朗不影响室外工作,能搭建一座更大的制陶窑,陈舟倒有烧制一个方形陶缸,将其安装于加热室两侧,在锻造过程中顺便烧开水的想法。
    可惜眼下条件不允许。
    况且对于这个锻炉的实际表现陈舟心里还没底,便也不去想那些里胡哨的功能,只是专心致志地搭建这件可以帮助他走向铁器时代的“利器”。
    ……
    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建造经验,如今作为半个“土木老哥”,陈舟搭建起锻炉还算得心应手。
    不管是燃烧室还是风室,亦或是加热室都没难住他,只在制造风箱时遇到了一些麻烦。
    由于不懂鞣制皮革,只在贴吧老哥那里学会了鞣制皮毛,导致他制造的风箱包边不严密,鼓动时总是漏风。
    为此,陈舟甚至把珍贵的海豹皮都取了出来,用以代替羊皮,但改善并不大。
    没办法,他最后只好将奥特曼皮套剪开,用橡胶材料混合铁皮包边,最终才达到了理想效果。
    ……
    1662年3月17日。
    历经一个多月的准备和建设,锻炉终于端端正正地摆到了锻造室外沿。
    它整体呈方形,加热室悬于燃烧室之上,大约与陈舟腰际齐平,外层覆着一层白泥,看起来既笨重又结实,给人带来一种无法言表的踏实感。
    ……
    提前切割好的小块金属整齐地摆在炉边的长桌上,漆黑发亮的木炭放置于燃料区。
    挂在天板下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还未点火,房间内便隐约散发出一股炽热的气息。
    星期六和星期日站在陈舟身后,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新造的庞然大物,暗自猜测这个古怪的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
    ……
    “点火吧。”
    第一次尝试锻造,陈舟脑海中不断闪现锻刀大赛中那些老铁匠的锻造过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正在逐步加速。
    是骡子是马终归要牵出来溜溜,无论他如何忐忑,如何畏惧失败,今天都得开工了。
    将砸成小块的木炭平铺在炉膛内,往其内放了些许干枯的细枝,伴着打火机清脆的按动声,火焰开始蔓延。
    炉温飞速升高,站在锻造炉前的人尽皆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意。
    望着通红旺盛的火焰,陈舟不由想起了教员的一首诗词——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
    从类人猿到直立行走,再从石器时期到铁器时期。
    这鲜红的火舌将要吐出的,既有用于农耕和生产的铁锹铁镐,但更多的,还是杀人的武器。
    这般想着,陈舟回过头看了身后尚不清楚这锻炉对人类发展史意味着什么的两名土著,心中勾勒出了二人手持铁制武器与“同族”交战的画面。
    “战争虽残酷,但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战争。
    怕只怕,像他们这种生活在资源贫瘠地区的小部落,明明制度还很落后,却意识不到生产力和科技的重要性。
    只知道一味地掀起冲突,互相吞并,这是自取灭亡的道路……”
    ……
    一边观察火势,陈舟一边将两名土著唤到身旁,指导他们一人添炭,一人压风箱。
    若在现代,有鼓风机和链条炉排帮助,一个人足以不紧不慢地处理锻造中的事项。
    但在这里,为了首次锻造顺利进行,他还是得培养两个得力帮手出来。
    ……
    不知不觉,星期六和星期日已经在岛上生活快一百天了。
    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充足的食物、均衡的营养搭配、足够的睡眠时间加上运动量,使两名土著宛若脱胎换骨,都变了样儿。
    他们的个子高了,皮肤白了,身体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肌肉线条。
    可能是经受知识熏陶,被驯化的二人脸上已看不出多少属于食人土著的凶戾之气,反而与华夏儿女越来越像,面相中隐约透出一种坚韧且和善的气质。
    ……
    长达九十多天的相处与教育已经使两人学会了大多数汉语词汇。
    不仅如此,他们学会书写的文字也在稳步增长。
    陈舟常与两人一起吃饭,干活歇息时,他偶尔会询问两人一些问题,或是给二人讲一些华夏传统神话故事。
    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两名土著虽明白了庄稼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羊是被母羊下出来的,对自然规律有了初步浅显的了解,却未产生“世上无神”的念头。
    他们对陈舟所讲述的故事内容深信不疑。
    毕竟华夏文化的历史实在太过久远厚重,神话体系比他们从前信奉的原始神丰富得多。
    而神话故事的详细程度,便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神明形象的重要支柱。
    ……
    说教是有瘾的。
    日渐适应“老师”这个身份,陈舟给两名土著讲故事讲到最后,总会剖析故事所表达的精神,将神话故事的精髓嚼碎了喂给星期六和星期日。
    盘古开天地所传递的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精神,死后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的奉献精神;
    鲧禹治水所传递的与自然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
    包括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故事,都在为两名土著灌输着人定胜天,坚韧不拔,一心为公的观念。
    陈舟不知道这些故事能对两名土著造成多大影响。
    他只是很欣慰,在孤独的挑战过程中,能有两个越来越符合他思想观念的,与故乡之人相似的帮手陪伴。
    ……
    长久相处自会产生一种无需赘述的默契。
    陈舟几句简单的指示便能使两名土著领悟工作要领,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陈舟的一举一动,添炭鼓风。
    炉膛内的温度节节攀升。
    屋外下着雨,屋内无比炎热。
    开始尝试锻打前,陈舟脱去了外套,挽起衬衫的袖子,拿起了铁钳。
    第一次锻造,他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
    无需锻打出一个合格的成品,只要能顺利改变铁块的外形,并完成淬火就算成功。
    ……
    风箱抽取着空气,不断喷吐到燃烧区旁的换热区内,经过初步加热,又涌入炉膛内。
    炭火的温度越来越高,颜色明亮的仿佛一个小太阳。
    陈舟的额头上已经淌下了汗珠,他观察着火焰的色彩,估算着温度,双目已被炽热的火光填满。
    估摸着时机差不多了,他用钳子固定住铁块,放入炉膛开始加热。
    ……
    “快一点!”
    “太快了,慢一些。”
    汗水在高温中蒸腾,工作中的锻炉宛若一头露出獠牙的野兽,尽情展示着它的凶悍与威能。
    陈舟不时指挥压风箱的星期日,让他控制好火力。
    添炭的星期六也没闲着,他必须得不断将大块木炭砸成小块,填进燃烧区。
    ……
    在火舌不断的舔舐下,金属块变得通红,这表示它已经准备好进入下一阶段——锻打。
    短小的钳子此时暴露了弊端,陈舟费了不小的劲才在烈焰中取出金属块,并把它放到了由整块岩石制造的“临时铁砧”上。
    铁块持续散发的热浪扭曲了周围的空气,相距最近,陈舟能感受到它的炙热与危险。
    呼~
    长吐一口气。
    有点担心自己在工作中受伤,一只手紧紧攥住钳子,夹住金属块,另一只手抄起铁锤,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陈舟敲下了第一锤。
    长久的劳动使得他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得到了十足的增长。
    别看是第一次锻打,但陈舟这一锤落得又准又重,砸得金属块表面出现了淡淡的凹痕。
    默默在心中鼓励自己,提醒自己注意安全的同时也要放松心态,陈舟砸下了第二锤。
    ……
    肌肉记忆渐渐形成,虽然手中的锤子并非专业的铁匠锤,架不住陈舟手稳劲儿大。
    一层层碎屑状的氧化皮不断从铁块上剥离,同时它那鲜红的色彩也在迅速变得黯淡,这预示着它的温度正在下降。
    在铁块完全变黑之前,陈舟又将其放回了锻炉。
    加炭、压风箱、升温,同样的步骤重复一次又一次。
    金属块软化,接受锻打,逐渐变得扁平,像一匹难以驯化的烈马,在铁锤的鞭笞下蜕变成名驹。
    ……
    当然,虽说陈舟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他的锤子挥舞得又快又有力,不亚于那些老铁匠。
    但他在锻造这门深奥复杂的技艺中毕竟只是个门外汉。
    没有经验和技巧的加持,就算他把锤子抡出来,这个铁块也不会顺利地变成他所期望的形状。
    ……
    漫长的初次锻造持续了整整两个多小时。
    身强力壮的陈舟在此过程中喝了不下四斤水。
    肌肉的疲惫倒不要紧,主要是高温和封闭的空间使他感到难受,仿佛放在炉中锻打的不是铁块,而是他自己。
    不用照镜子,陈舟都知道自己的脸一定已经被烤得通红。
    两名土著比他还惨。
    负责添炭的星期六小脸黢黑,上面挂满汗珠冲出来的条纹。
    压风箱的星期日也累得筋疲力尽,平时哪怕从早到晚干一天农活,他的脸上也从未显现此刻的疲态。
    当陈舟简单地淬过火,宣布今日工作结束的那一刻,两人脸上同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
    开始锻造前,被超时空切割过的铁块至少还有个规矩的模样。
    陈舟完成锻造后,它已变成了一块遍布锤痕,凹凸不平的铁板。
    其实在锻打过程中,陈舟是有一个大致目标的——
    他想效仿著名的章丘铁锅,手工锻打出一个能用于炒菜炖菜的大锅出来。
    此刻,看着丢在地上的“奇形怪状大铁锅”,陈舟相信他的脸比锅底还黑。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巨大的差距。
    锻造终究与木工不同,绝非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人能快速上手。
    金属的改造也远不像木块的雕琢那般简单。
    再加上工具不足、铁锤不趁手、没有合适的铁砧、钳子过短等等因素,陈舟的失败并不稀奇。
    ……
    早有心理准备,对于初次锻造的失败,陈舟并未感到气馁。
    一边喝着水,他一边总结着此次失败带给他的经验与教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的初步目标应该从铁锅这种高难度器具转移为铁锤、长柄铁钳等实用且简单的工具上。
    锻造这些工具不仅能提高我的技术,还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除工具外,我还得想办法弄个合格的铁砧……”
    想着,陈舟摸了摸只使用了一次的“临时石砧”。
    这块呈青灰色的巨石硬度不在铁块之下,但韧性极差,且不耐高温。
    经过一番锻打,石块被切割得平坦光滑的表面已经碎成了蜘蛛网,到处都是破裂的凹坑和裂纹。
    可以说,它基本就是个一次性用品。
    而且就算作为一次性用品,它也不合格。
    锻打过程中从石面上飞溅剥离出去的碎石块给锻打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它们一旦嵌入铁块,就会为铁块的结构强度埋下隐患,从而影响成品铁器的耐用性。
    ……
    只是铁锤的锤头毕竟体积小,造型简单,锻造难度不算太高。
    而铁砧作为一件体积相对庞大且沉重的器具,又具有较为复杂的外形,对硬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即使能锻打出一个大致的造型,为了强化铁砧的功能和实用性,还要修平砧面,或是在砧鼻处钻孔,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
    在没有整套工具的情况下,让陈舟强行锻打出一个铁砧着实太难为他了。
    若说尝试用铁汁浇铸,或许还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性。
    当然,比起这些需要自己付出脑力体力和时间的获取方法,依靠神秘奖励似乎更简单方便些。(本章完)

章节目录